巩嘉诚,河北工业大学交通工程专业2021级本科生,中共预备党员,专业排名1/67,获得2022-2023学年国家奖学金,共获得国家级荣誉奖项5项,省部级荣誉奖项十余项,申请发明专利一项,实用新型专利一项。项目“智钢科技---钢筋云孪生智能加工管理系统”基于BIM技术、IOT技术及人工智能算法等手段,自主研发了钢筋云孪生智能加工管理系统,大大提升了钢筋加工产线的产能和效率。
问:学长获得的是创新类的奖学金,能否介绍一下您获奖主要依托的项目有哪些呢?
答:
我此次获奖主要依托的项目为智钢科技---钢筋云孪生智能加工管理系统。
项目介绍:我国每年钢筋产量超过3亿吨,体量巨大,但传统钢筋加工仍以建筑工地上简单机器为主,呈现粗放型生产方式,劳动强度大、生产效率低。本项目基于BIM技术、IOT技术及人工智能算法等手段,自主研发了钢筋云孪生智能加工管理系统,大大提升了钢筋加工产线的产能和效率。
问:您认为在创新实践活动中应该具备哪些技能?您又是如何培养自己的这些技能的呢?
答:创新实践活动要求具备跨学科思维、团队合作、问题解决和创造性思维等多方面的技能。
首先,跨学科思维能够帮助我们从不同领域获取灵感和知识,拓展思维边界;其次,团队合作能力是成功实施创新项目的关键,要学会有效沟通、协调资源和共同追求目标;此外,问题解决能力使你能够分析和解决面临的挑战,找到可行的解决方案;最后,创造性思维则是推动创新的引擎,培养对问题的独特见解和富有创意的解决方案。
通过广泛阅读、参与跨学科项目、与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互动以及持续的自我反思,不断强化这些技能。同时,注重实际操作,参与各类创新性项目,从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,提升自己在创新实践中的能力。
问:您是如何平衡竞赛与学习的呢?
答:注重制定明确的目标和优先级,以保持逻辑清晰且高效的学习安排。通过详细的计划,确保两者之间的平衡。这种有序的时间管理使我们能够专注于学术课程,同时有足够的时间参与竞赛活动。合理的计划有助于克服挑战,提高学术水平和竞赛表现。
问:您觉得在创新实践的过程中“工学坊”给您带来了那些帮助呢?
答:“工学坊”在创新实践中为我提供了宝贵的帮助。首先,它为团队成员提供了一个开放、合作的空间,促使我们跨学科共同思考问题,汇聚不同领域的智慧。其次,“工学坊”的导师和资源为我们提供了专业的指导和支持,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复杂的问题。通过“工学坊”的活动,我们得以深入了解实际应用和行业需求,更好的完善项目。此外,“工学坊”注重实际操作和实践经验的分享。总体而言,“工学坊”为创新实践提供了一个促进思想碰撞、知识传递和团队协作的有益平台,极大地推动了创新项目的发展。
问:请问您对学弟学妹们在创新实践以及学习方面有什么建议吗?
答:在创新实践和学习方面,建议保持开放的思维,勇于尝试新颖的观点和方法。积极参与跨学科合作,通过与不同领域的人交流,拓宽视野,激发创新灵感。同时,持续学习新知识,关注行业趋势,保持适应能力。在实践中注重反思经验,从失败中汲取教训,不断优化和完善创新过程。培养团队协作能力,共享经验,促进创新文化的形成。定期参加研讨会、培训课程等,保持学习的动力和热情,持续提升个人和团队的创新能力。